土建造價面試常見問題,土建造價工程師面試
建筑加固是新時期建筑發展的一個重大課題,是大規模新建資源和既有資源綜合在一起的產物,具有廣闊的應用和發展前景。什么是建筑加固?顧名思義就是加強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及穩定性。
一、建筑加固設計資質標準
根據國家工程設計資質標準:
工程設計范圍包括本行業建設工程項目的主體工程和配套工程(含廠/礦區內的自備電站、道路、專用鐵路、通信、各種管網管線和配套的建筑物等全部配套工程)以及與主體工程、配套工程相關的工藝、土木、建筑、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消防、安全、衛生、節能、防雷、抗震、照明工程等。
建筑工程設計范圍包括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范圍內的建筑物構筑物設計、室外工程設計、民用建筑修建的地下工程設計及住宅小區、工廠廠前區、工廠生活區、小區規劃設計及單體設計等,以及所包含的相關專業的設計內容(總平面布置、豎向設計、各類管網管線設計、景觀設計、室內外環境設計及建筑裝飾、道路、消防、智能、安保、通信、防雷、人防、供配電、照明、廢水治理、空調設施、抗震加固等)。
1.甲級
承擔本行業建設工程項目主體工程及其配套工程的設計業務,其規模不受限制。
2.乙級
承擔本行業中、小型建設工程項目的主體工程及其配套工程的設計業務。
也就是說甲級的建筑工程設計資質肯定沒有問題;至于乙級就得看工程的規模大小了。
(一)甲級
承擔建筑工程設計項目的范圍不受限制。
(二)乙級
1.民用建筑:承擔工程等級為二級及以下的民用建筑設計項目。
2.工業建筑:跨度不超過30米、吊車噸位不超過30噸的單層廠房和倉庫,跨度不超過12米、6層及發下的多層廠房和倉庫。
3.構筑物:高度低于45米的煙囪,容量小于100立方米的水塔,容量小于2000立方米的水池,直徑小于12米或邊長小于9米的料倉。
二、建筑加固工程常用設備有哪些?
首先要看加固的項目是什么,然后才能決定用什么加固設備,常見的設備有刷子、桶、泵、車輛、攪拌機、吊車、腳手架、電鉆、刀等。
三、目前,建筑加固梁柱每平米多少錢?
加固造價涉及到很多因素,要合理分析加固的部位,加固的形式,根據你的結構形式,設計構造柱和圈梁的布置,畫出圖紙再計算;其次,所用什么材料加固對工程造價也是有影響的。
四、若建筑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到期,經加固后的壽命可為多久?
要確定加固后的使用壽命,先看兩個規范
根據《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的規定,建筑的設計使用年限分為四類:
1.臨時性建筑設計使用年限為5年;
2.易替換結構構件的建筑設計使用年限為25年;
3.普通建筑物和構筑物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
4.紀念性建筑和特別重要的建筑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
根據《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13)規定:
混凝土結構的加固設計使用年限,應按下列原則確定:
1.結構加固后的使用年限,應由業主和設計單位共同商定;
2.一般情況下,宜按30年考慮;到期后,若重新進行的可靠性鑒定認為該結構工作正常,仍可繼續延長其使用年限;
3.對使用膠粘方法或摻有聚合物加固的結構、構件,尚應定期檢查其工作狀態。檢查的時間間隔可由設計單位確定,但第一次檢查時間不應遲于10年。
由以上兩項規定可以得出,一般建筑物在經過加固處理并驗收合格后,試用期可以增加30年。
五、怎樣規定建筑加固施工合同的質保期?
《建筑法》第六十條 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壽命內,必須確保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的質量。
建筑工程竣工時,屋頂、墻面不得留有滲漏、開裂等質量缺陷;對已發現的質量缺陷,建筑施工企業應當修復。
第六十一條 交付竣工驗收的建筑工程,必須符合規定的建筑工程質量標準,有完整的工程技術經濟資料和經簽署的工程保修書,并具備國家規定的其他竣工條件。
《房屋建筑工程質量保修辦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新建、擴建、改建各類房屋建筑工程(包括裝修工程)的質量保修,適用本辦法。
第七條 在正常使用條件下,房屋建筑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為:
(一)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為設計文件規定的該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間和外墻面的防滲漏為5年;
(三)供熱與供冷系統,為2個采暖期、供冷期;
(四)電氣管線、給排水管道、設備安裝為2年;
(五)裝修工程為2年。
建筑加固是建筑質量安全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國家財產、個人生命負責的工作。我國從建國開始,尤其改革開放這幾十年,大力發展了經濟,同時興建了很多建筑。它們的設計年限有的是100年,有的需要改變使用功能,如今也面臨加固改造的命運。
提高加固設計水平,創新加固技術,加快科研成果轉為規范標準的速度,成為加固產業的當務之急。在實踐中,多做工程調查和監測,多做案例研究,對建筑加固的發展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南京愛牢加固工程有限責任公司(https://www.ailao365.com),一家專業的建筑抗震加固改造、混凝土切割、古建筑修繕的企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原作者不同意,請與我們聯系。
免責聲明: 本站提供的任何內容版權均屬于相關版權人和權利人,如有侵犯你的版權。 請來信指出,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刪除! 所有資源均由免費公共網絡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請勿公開發表或 用于商業用途和盈利用途。
本文鏈接:http://www.w-link.com.cn/zaojia/32867.html
發表評論